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企业管理专业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摘要:  万学海文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德尔菲法  3.超Y理论:  4.期望理论:  5.决策:  6.授权:  二、简答题  1.一...

  万学海文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德尔菲法

  3.超Y理论:

  4.期望理论:

  5.决策:

  6.授权:

  二、简答题

  1.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至少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

  2.简述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3.群体决策有哪些优点?

  4.怎么样提高计划的有效性?

  三、论述题

  1.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看待计划管理?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管理: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

  3.超Y理论:该理论认为,没有什么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方式,必须根据组织内外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等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灵活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方式要适合于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

  4.期望理论:期望理论是以三个因素反映需要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要激励员工,就必须让员工明确:(1)工作能提供给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2)他们欲求的东西是和绩效联系在一起的;(3)只要努力工作就能提高他们的绩效。

  5.决策:决策时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者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6.授权:是组织运作的关键,它是以人为对象,将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须的权力授给部属人员。即主管将处理用人、用钱、做事、交涉、协调等决策权移转给部属,不只授予权力,且还托付完成该项工作的必要责任。

  二、简答题

  1.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至少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素质?

  罗伯特?卡茨认为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技术能力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

  人际技能:成功的和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包括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不同小组之间关系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概念能力对高层管理者很重要。

  2.简述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战后经济的重建

  现代管理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调整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发展对现代管理理论有重大影响。

  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二次大战以后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推动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科学革命从以下三方面推动工业生产力的发展:①科技革命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②科技革命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③科技革命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科技革命带动着整个世界的前进,它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

  学术界一般认为,二战以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经过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初,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第三个阶段是从1973年末爆发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开始。

  4.企业结构发生变化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中化工业和新型的工业部门的建立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得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和资本进一步集中,垄断资本的统治也和战前不一样,资本主义世界企业发生了如下的一些变化:(1)垄断企业规模朝着大型化发展。(2)垄断企业混合合并。(3)大中小企业协作化发展。(4)企业的股份高度分散化。(5)企业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方法论基础

  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人类活动的历史进程而不断演变。现代科学理论“老三论”和“新三论”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础理论。“老三论”是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新三论”是指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理论。“新三论”对于管理学上的意义在于将管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而这个系统是不断变化的,如何对这一系统加以认识是进行管理研究的关键性问题。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突变论很好地把握了管理对象这一演变过程。所以这些科学方法论是现代管理科学的方法论基础。

  (三)现代管理理论产生的认识论基础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在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中指出,到了60年代初期管理方面的学术论著入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带来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乱局,成了各种管理理论和管理学派相互盘根错节的一片丛林。孔茨在他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中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群体决策有哪些优点?

  (1)提供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3)提供更多样的经验和观点;(4)可以开发更多的可行方案(alternatives);(5)提高解决方案的接受程度;(6)增加正当性。

  4.怎么样提高计划的有效性?

  为提高计划的有效性,应该先明确目标,认清现在的形式,并对过去有很好的研究,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计划,指定主要计划和派生计划,制定下预算。这样全程下来,就能提高计划的有效性。

  三、论述题

  1.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企业应如何看待计划管理?

  (1)计划管理的必要性。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都要实行计划管理,这是由现代工业企业的生产特点决定的,协作关系十分严密。这就必然要求有一个统一的周密的计划来指导企业的各项工作。

  (2)计划管理工作的任务。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经济利益,通过编制计划对企业产、供、销、人、财、物等各种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潜力,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或懂协调地发展,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适销产品,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

  (3)计划管理的目的。提高公司的工作效率,有效合理的调度配置公司资源,实行目标化管理,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评价的可操作性。

  (4)计划管理的原则:

  ①坚持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

  ②坚持实事求是,综合平衡的原则。

  ③坚持计划的群众性原则。

  ④坚持计划的严肃性与应变性结合的原则。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