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教育硕士考研:中国教育史必背重点(3)

摘要: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主要措施为设五经博士(前136年)、建立博士弟子制(前124年)、以儒术...

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
 
  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
 
  主要措施为设五经博士(前136年)、建立博士弟子制(前124年)、以儒术取士(察举制度,以儒家的经术和才德观举秀才、孝廉)、视学制度;
 
  2.太学
 
  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汉代太学建立,汉代太学教师称为博士,博士的首席西汉时称仆射,东汉时称祭酒,初为个别教学,后因人数增多改为集体授课,称“大都授”,主讲教师称“都讲”。考核方式称为“设科射策”;
 
  3.鸿都门学
 
  创设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科学校;
 
  4.郡国学
 
  创于景帝末年,受“文翁兴学”推动,设在郡国的称为“学”,设在县的称为“校”,设在乡的称为“庠”,设在村落(“聚”)的称为“序”。汉元帝时期设五经百石卒史。
 
  5.察举制度
 
  始于汉高祖。后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重选举取士,察举正式成为一种制度。州举秀才,郡举孝廉。
 
  6.董仲舒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兴学校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
 
  ③重选举以选用贤才;
 
  (2)论人性与教育作用
 
  性三品说(“圣人之性”、“中民之性”与“斗筲之性”);
 
  (3)论道德教育:董仲舒的教育思想中,道德教育是其核心,因为它是董仲舒德治政治思想在教育上的自然延伸,是成就理想人格的必由之路。
 
  1)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三纲”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2)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①正谊明道
 
  ②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③强勉行道
 
  ④必仁且智
 
  ⑤明于性情
 
  7.王充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1)对谶纬神学的批判:唯物论者,代表作《论衡》;
 
  (2)人性论和教育作用:有生来就善的是中人以上的人;有生来就恶的人是中人以下的人;有无善无恶或善恶混杂的人是中人。人的善恶在于教育,他特别强调 统治者应该重视教育,发挥教育在治国化民中的重要作用。王充理想的培养目标是“鸿儒”。他把人才分为鸿儒、文人、通人、儒生和文吏;
 
  (3)论学习:
 
  ①学知与闻见
 
  ②思考与求是
 
  ③问难与距师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