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201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答案(文字完整版首发)

摘要:2017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在网上一搜索是图片版居多,今天勤小思跟大家分享文字版本。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

2017教育学考研真题解析在网上一搜索是图片版居多,今天勤小思跟大家分享文字版本。

  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1.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的教育流派是()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批判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文化教育学

  【真题解析】B

  关注知识与权力意识形态关系是批判教育学代表人物阿普尔的主张。代表作《教育与权利》。阿普尔认为批判教育学研究的本质在于探究知识、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难以解释的关系。经典话语“谁的知识最有价值”,“你站在谁的一边”。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上)教育学原理第一章 选择题第11、14题。

  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国家本位论 D.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真题解析】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勤思对照】强化班讲义教育学原理第五章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划线部分。

  3.以下道德教育模式中,将“学会选择”作为核心理论的是()

  A.价值澄清模式 B.认识发展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真题解析】A

  价值澄清模式认为要想了解自己的价值观,我们必须经过选择、评价和按这些价值观行动的过程。价值澄清过程包括七个分过程:(1)自由地选择;(2)从各种可供选择的项目中进行选择;(3)在仔细思考后果之后进行选择;(4)赞同与珍视;(5)确认;(6)依据选择行动;(7)重复。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上)教育学原理第九章 简答题第5题。

  4.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根据布鲁姆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框架,该作业在认识目标的分类中属于()

  A.分析 B.理解 C.评价 D.综合

  【真题解析】A

  按照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知识);领会(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评价指对材料作价值判断的能力,包括按材料内在的标准或外在的标准进行价值判断。这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命题给出某语文老师在古诗单元教学结束时,给学生布置了写七律诗的作业,主旨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的特点,进行具体应用与创作,属于高水平认识目标。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上)教育学原理第七章 简答题第12题。

  5.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主要差异在于( )

  A.评价目的不同 B.评价方法不同 C.评价内容不同 D.评价主体不同

  【真题解析】

  选择A.形成性评价常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意在使师生能够及时了解到教与学的进展情况,故又称为进展性测评。终结性评价指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学科终结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总评,目的是给学生评定成绩,以作为某种资格认定或升、留级的根据。所以这两种评价最主要的差异是评价目的不同,起到作用功能不同,在这样的目的下采用不同的的评价。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第8章选择题44题。

  6.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真题解析】

  选择A.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所以选择A。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第5章选择题9题。

  7.我国中学的课程曾经分设动物学和植物学两个科目,后来合并为一个科目《生物学》从课程组织的类型来看,合并后的生物学属于( )

  A.融合课程 B.综合课程 C.分科课程 D.核心课程

  【真题解析】

  选择A。融合课程,是打破了学科界限,把有着内在联系的不同学科知识合并成一门课程。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第7章选择题16题。

  8.学习者中心课程理论的拥护者,在教学模式上更倾向于选择( )

  A.程序教学模式 B.掌握教学模式 C.探究教学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真题解析】

  选C。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很强调学习者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学习。

  9.2003年教育学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这属于()

  A.课程管理的改革 B.课程结构的改革 C.课程内容的改革 D.课程组织的改革

  【真题解析】B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由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属于课程结构方面的改革。新课改内容。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上)教育学原理第七章 选择题第43、44、45题。(新课改相关)

  10.在师生关系上倾向于“学生中心说”的教育学家是( )

  A.帕克 B.布拉梅尔德 C.赫钦斯 D.梅伊曼

  【真题解析】A。帕克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倡导昆西教学法,主张强调儿童应处于学校的中心。布拉梅尔德是改造主义代表人物,主张以改造社会为主要目标,以社会问题为中心。赫钦斯是永恒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强调永恒的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有中心地位,梅伊曼是实验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选择A.

  11.“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指()

  A.实战能力 B.创新能力 C.理性思维能力 D.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真题解析】C

  “形式教育论”认为,教育旨在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教育应发展人的能力,具体指发展人的思维、想象和记忆能力,而不是用于获得大量的知识。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上)教育学原理第八章 选择题第7题。(相关知识点)

  强化班讲义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知识点。

  12.科尔伯格主张用“道德两难法”来促进学生的()

  A.道德认知发展 B.道德情感发展 C.道德意志发展 D.道德品格发展

  【真题解析】A

  科尔伯格主张用教育,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策略,促使儿童道德认知在多阶段的互相碰撞,有助于学生认识和吸收高层次的道德推理,从而推进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下)教育心理学第二章 选择题第2题。

  13.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的研究报告()

  A.《科尔曼报告》 B.《一个乘坐学校的地方》 C.《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D.《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真题解析】C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系统阐述了学习化社会,使得终身教育与创建“学习化社会”结合了起来。

  【勤思对照】强化班讲义外教史第三章外国现代教育,终身教育思潮知识点。

  14.“吾理不外于吾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得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持这种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

  A.孟轲 B.荀况 C.朱熹 D.王守仁

  【真题解析】D。题干显示的是理学大师王守仁的“心即理”的思想。

  【勤思对照】

  勤思强化班讲义177页

  15.“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

  A.细心玩味 B.融会贯通 C.敬守此气 D.收敛此心

  【真题解析】A。题干考察朱熹的“朱子读书法”中“虚心涵泳”读书法的掌握,所谓“虚心”,是静心思虑,熟心体会作者本意,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所谓“涵泳”就是要反复思考,细心玩索,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故本题答案为A。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中教史第5章选择题44题。

  16.《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

  A.明明德 B.止于至善 C.化民成俗 D.明人伦

  【真题解析】B。《大学》强调大学的目标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即恢复和发扬人先天的善性,以达到修己的目的。修己是为了治人,故大学教育的第二个目标是“亲民”,即推行德治与仁政,即推己及人,使民众去使民众去其“旧染之污”,臻于善的境界。《大学》所要求的最高目标是“止于至善”,亦即:“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中教史第2章选择题47题。

  17.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

  A.实才实德之士 B.读书名利之人 C.博学多行之士 D.明体达用之才

  【真题解析】A。颜元认为教育应当培养能够积极改造社会和建设社会的人,即教育要培养具有实才实德的实用人才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中教史第6章选择题8题原题。

  18.明代在城乡广泛设立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他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极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的机构是( )

  A.书馆 B.精舍 C.社学 D.私塾

  【真题解析】C。明代地方普遍设立“社学”,民间十五岁以下的幼童可入学就读,学习冠、婚、丧、祭之礼及经史历算,并兼读“御制大诰”和“本朝律令”。社学是明代在城乡广泛设立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中教史第5章选择题23题。

  19.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 )

  A.思想控制 B.动态管理 C.分类教学 D.身份限制

  【真题解析】B。“六等黜陟法”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的一个重要创新。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即生员的等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中教史第5章选择题21题原题。

  20.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最早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

  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C.组织草拟了《京师大学堂章程》

  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真题解析】D。最早表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是沈寿康,故A不对;系统阐述“体用一致”文化教育观的人是严复,故B也不对;组织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的是梁启超,故C也不对。只有D,“癸卯学制”的主持制定者为张之洞。

  【勤思对照】

  勤思强化班讲义201页

  21.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22年新学制 D.戊辰学制

  【真题解析】C。1922年新学制中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教育的任务,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中教史第9章论述6题。

  2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设立国立中学 B.实施毕业会考 C.中学西迁 D.实行军训制度

  【真题解析】A。基于“抗战建国”方针,国民政府在抗战期间对中学教育采取了一些调整措施。如:由于沦陷区学校师生流亡到大后方者日益增多,国民政府设立国立中学予以安置等,保证了中等教育的发展。

  【勤思对照】

  勤思强化班讲义224页

  23.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

  A.行动研究 B.批评研讨 C.更新改进 D.指导提高

  【真题解析】B。陈鹤琴活教育的四个步骤为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

  【勤思对照】

  24.下列关于古代东方国家巴比伦、埃及、印度教育特点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教育内容以军事体育为主

  B.教师社会地位低下

  C.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D.教育发展具有较强的连续性

  【真题解析】C。本题考查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共同特点,其教育特点包括:首先,作为世界文化的摇篮,东方产生了最早的科学知识、文字和学校教育;其次,受当时政治经济结构的影响,教育只有阶级性及等级性,学校主要吸收奴隶主弟子,并按教育对象的门第、等级而被安排进入不同学校;第三,教育内容丰富,包括德、智、体及宗教教育;第四,教育方法上简单、体罚盛行,以个别施教为主,尚未形成正式的教学组织形式,由于知识的缺乏,为统治阶级所享有,故教师地位高。第五,尽管文明或文化教育甚为古老,由于异族入侵等原因早衰或有过断层,源远而流不长,而唯一特殊的是中国文化,源远而又流长,古老而风韵长存。

  【勤思对照】

  311习题库上下册(上)外教史第1章选择题6题。

  25、古希腊罗马时代,以培养演说家或者雄辩家为目标的学校是( )

  A.文法学校

  B.琴弦学校

  C.体操学校

  D.修辞学校

  【真题解析】

  选择D.修辞学校以培养演说家、雄辩家为主要目的,在教育内容上,修辞学校以演讲术,辩论术以及为此服务的文法学、修辞学、逻辑学为主。

  【勤思对照】

  2017年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下册)第三部分第二章选择题第15题。

  26、西欧中世纪主要采用家庭教育形式的是( )

  A基督教教育

  B 骑士教育

  C行会教育

  D城市教育

  【真题解析】

  选择C.骑士教育是这一时期西欧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也是一种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

  【勤思对照】

  2017年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下册)第三部分第四章选择题第6题。

  32、20世纪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时期,明确提出以自由与合作为基本原则,实施合同式学习的个别教学制度是( )

  A葛雷制

  B昆西制

  C道尔顿制

  D文纳特卡制

  【真题解析】

  选择C.道尔顿制是相对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产生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柏克赫司特女士于1920年在马萨诸塞州道尔顿中学所进行的实验。其原则有三:一是自由——去除凡是阻碍学生自由学习和教师对学生的不合理规定,使学生自我计划、自我约束,借助自由的手段养成学生自我支配的能力;二是合作——学校成为实际社会组织,打破班级界限,在团体生活中,学生既为团体服务,又保持个人独立性;三是时间预算——破除班级授课制,在规定时间内,学生自订计划,自行学习。

  【勤思对照】

  2017年教育学6套模拟卷(一)选择题第16题。

  33、20世纪60年代,确立法国高等教育改革法案发展的民主、自治和多学科原则,规定大学是享有教学、行政和财政自主权的国家机构的教育法案是( )

  A.富尔法案

  B.哈比改革法案

  C.阿斯蒂埃法案

  D.郎之万---瓦隆教育

  【真题解析】

  选择A.1968年在法国巴黎大学生“五月风暴”运动的直接触动下,11月份法国议会通过并颁布了《高等教育方向指导法》(《富尔法案》)。这个法案主要精神是确立了法国高等教育“自主自治、民主参与、多科性结构”三条办学原则。

  【勤思对照】

  2016年勤思集训教育学311综合前测 选择题第27题。

  34、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

  A.直觉思维

  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

  D.发散思维

  【真题解析】

  选择B.本题主要考查思维的主要方式,利用已知信息,按照一定规则解题,这属于聚合思维,发散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方式,没有固定的规则可以利用,所以答案选B。

  【勤思对照】

  35、学生学习时间用简洁的语词写出材料中的主要观点、次要观点及各观点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加工策略

  B.计划策略

  C.调节策略

  D.组织策略

  【真题解析】

  选择D.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它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归类策略,用于概念、语词、规则等知识的归类整理;另一种是纲要策略,主要用于对学习材料结构的把握。主要方法有:列提纲、画关系图、运用理论模型等。题目中主要观点、次要观点及各个观点之间关系就属于选择要点这一条,因此答案选D。

  【勤思对照】

  2017年教育学6套模拟卷(一)选择题第36题。

  36.在有指导的发现学习中,教师提示和指导学生思维以促进学生的理解。这种教学属于()

  A.程序化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合作式学习 D.讨论式教学

  【真题解析】B

  在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基础上,建构主义者提出并强调支架式教学。它是教师或其它助学者通过和学习者共同完成蕴含了某种文化的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提供材料、提示以及指导学生),当学生能够独立理解时,老师撤去帮助。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下)教心 第三章 选择题第66题。

  37.学习需在别人的帮助下,在真实和现实的情境中发生,这种建构主义的主张属于()

  A.个人建构主义 B.认知建构主义 C.心理建构主义 D.社会建构主义

  【真题解析】D

  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人类社会范围里建构起来的,又在不断地被改造,以尽可能与世界的本来面目相一致,尽管永远无法达到一致。另外,它也把学习看成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但它更关心这一建构过程的社会性的一面。知识不能脱离具体情景而存在,要求学习要在真实的问题情景中进行。

  【勤思对照】教育学强化班讲义教心第三章 社会建构主义知识点

  38.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奖励,就是这份工作已圆满完成。这句话隐含着()

  A.负强化 B.替代强化 C.内在强化 D.外在强化

  【真题解析】D

  若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则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本题中“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各种外在奖励”就是外部强化。

  【勤思对照】教育学冲刺六套模拟卷 第四套第52题 知识点

  【真题解析】D

  若按照榜样行为去行动会导致有价值的结果,而不会导致无奖励或惩罚的后果,则人们倾向于展现这一行为,这是一种外部强化。本题中“对做好一份工作的各种外在奖励”就是外部强化。

  【勤思对照】教育学冲刺六套模拟卷 第四套第52题 知识点

  【勤思对照】教育学强化班讲义教心第三章 观察学习知识点

  39.在问卷调查中,相对于封闭式题目,开放式题目的优点是()

  A.问卷回收率较高 B.对调查对象文化水平要求较低 C.利于数据处理 D.利于研究复杂问题

  【真题解析】D

  开放式问卷比较适合于探索性研究。本题考查封闭式问卷与开放式问卷的优缺点,属于识记题目。

  【勤思对照】教育学强化班讲义教研 第五章 调查问卷问题设计知识点

  40.研究者试图了解某地区初中教师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最适合选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访谈法 B.问卷法+访谈法

  C.问卷法+实验法 D.实验法+观察法

  【真题解析】B

  这一题考查的是对各种研究方法的掌握运用,观察法一般是对现象问题的研究,实验法是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

  【勤思对照】

  41.研究者想快速了解近年来国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的研究动向,最便捷的办法是查阅( )

  A.教育辞书 B.教育年鉴

  C.原始性文献 D.综述性文献

  【真题解析】D

  要了解问题的研究对象,最好查阅综述性文献来看,综述性文献属于三次文献,在前人的基础上,把所有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进行综合和评价。所以答案选D。

  42.在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试图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绪”,对实验结果的消极影响,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双盲控制 B.纳入处理

  C.重复验证 D.随机取样

  【真题解析】A

  考查学生对控制研究变量研究方法的掌握,控制师生的实验情绪,主要针对的霍桑效应,那么最好的的方法就是双盲法。这是一种心理效应,所以选A。

  【勤思对照】

  勤思教育学311上下习题库(下)教育研究方法第6章选择题第25题。

  45.为了研究不同数学模式对学生代数成绩的影响,三位教师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模式执教三个班的代数课,这一研究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 )

  A.教师和学生 B.教师和学生成绩

  C.教学模式和学生发展 D.教学模式和学生成绩

  【真题解析】D

  自变量是能够独立变化并引起自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组合条件,因此也称为原因变量或输入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变化引起的量,也成结果变量或输出变量,根据定义分析题干得出答案为D。

  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46.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取消惩罚。

  【真题解析】

  错误。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理想师生关系的标准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叫做“惩罚”。惩罚一直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警示和管教。在学校中,教师在运用惩罚这一辅助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时,前提是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之内,即不能产生严重损害学生身体和心理的范围,其目的在于制止不正当行为的再一次发生,给予一定程度的惩罚刺激,使其达到心灵的转变,纠正错误行为。所以,适当的惩罚有利于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建构。

  因此,题干中的说法是错误的。

  47.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是指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

  【真题解析】

  错误

  杜威认为,儿童本能的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所以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新任务。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一是要求学校与社会生活结合,二是要求学校与儿童生活的契合点,也就是既要合乎社会需要,也要合乎儿童需要。所以,杜威在学校与生活之中,把学校当做社会生活的雏形,更强调学校教育。

  因此,题干错误。

  【勤思对照】17年教育学311冲刺六套模拟卷第二套第47题。311上下习题库(上)第14章简答第8题。选择题第12题。

  48.精细加工策略就是记忆术。

  【真题解析】

  错误。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寻求字面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以此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信息储存到长时记忆中去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我们应用已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信息合理化,以达到长期保持的目的。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提问、做笔记等。记忆术是记忆的窍门和方法的简称,是指一种通过给识记材料安排一定的联系以帮助记忆,并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对于一般的学习,记忆术是一种有用的精细加工技术。即记忆术是精细加工策略的一种。

  因此,命题表述是错误的。

  【勤思对照】17年教育学冲刺六套模拟卷 第六套第53题

  2017年311教育学基础综合开始已经结束,勤思考研为了方便各位考研学子方便为了同学们对照,勤思教研室的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准的解析和对照,供同学们参考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49.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真题解析】

  (1)能力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才能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3)防止单纯抓知识教学或只重能力发展的倾向。

  在教育史上,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质教育论者与形式教育论者之间有过长期的论争。①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以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为代表,强调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心理能力,重视教材的训练价值,课程上主要学习拉丁语、数学、逻辑及有关人文学科。此观点强调对学生进行“心能”的训练,即智力的训练,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本身,而在于能否更好地训练智力;②实质教育产生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强调教学应传授给学生实用的科学的知识,在课程上要求以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为主;③两种论证的偏颇之处是显而易见的。正因如此,现代的许多教育理论家都致力于把知识和能力统一起来,如杜威、维果斯基等人都作了有益的探索。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上)第八章论述题第2题原题。

  50.简述学科德育的内涵、特点及实施方式。

  【真题解析】

  学科德育是一种结合知识传播、智能培养,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政策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教育和影响的德育途径。通过学科德育渗透,无形地增加了德育时间,壮大了德育的力量,增加了德育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事事受到教育。

  学科德育的特征:

  (1)丰富的德育内容:学科德育的内容主要存在于各学科教科书的知识材料之中,这些德育内容是丰富多样的。

  (2)隐蔽的德育方法和渗透的德育手段:学科德育是一种无声之教,它相对与直接的道德教育课是不明确的、内隐的。在实施过程中没有教师板着面孔进行烦琐的说教,教育痕迹不明显,学生没有逆反心理,受到的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3)协同的德育过程: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凭借学科教学灵活多样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联系沟通畅通无阻的渠道,学生认知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高度统一,从而构建起和谐的德育教育,使容易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德育教育达到新的一种境界。

  (4)综合的德育效果:学科教学是在明确的教学目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教育活动,通过学科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其中,德育处于核心地位,对其他诸育任务的完成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反过来, 其他诸育也会对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5)稳定而有保障的德育实施:学科教学有固定的课程、相对稳定的教材、专职的教师和评价考核制度,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在学科的学习上。这些条件切实保证了学科德育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实施。

  学校德育的实施:学科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策略,实践中具有很大难度,这是因为学科德育不等于学科和德育,更不意味着学科即德育。学科德育强调在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科功能的同时,强化其德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在学科教育中充分开展和实施,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科德育的实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精心设计学科德育内容;(2)根据学科特点,建构学科德育的教学策略;(3)深入挖掘各种学科中的德育因素;(4)注重学科知识中蕴涵的德育思想的升华

  51.简述改造主义教育思潮。

  改造主义教育,20世纪30年代从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其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它的代表人物是康茨和布拉梅尔德。改造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有: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在“危机时代”,教育的职责就是要设计并实现一种“理想社会”。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学校运用民主方法,通过相互协作的教育,就能达到大多数人都同意的“社会一致”,即不分阶级的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关系。

  (3)强调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4)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应该统一于“理想社会”这一目标,课程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教学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5)教师应该进行民主的和劝说的教育。通过劝说教育,使学生坚信改造主义教育,愿意去“改造社会”,并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不同,改造主义教育更强调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尽管改造主义教育试图使学校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但它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并不大。其中的一些提法也不能自圆其说,因而在60年代后受到了冷落。

  【勤思对照】2107年冲刺6套卷第三套51题原题,311上下习题库(下)第14章第3题原题。

  52.下图是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绘制的,在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情况下学习动机水平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图,请简述三条曲线所表述的内容: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唤起水平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真题解析】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题目中三条曲线分别代表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

  从图中得知,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正向一致);相反,则负向一致。不一致的情况: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这是负向的不一致;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这是正向的不一致。

  因此,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

  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习动机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而下降。而且,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这种关系因学习者的个性、课题性质、课题材料难易程度等因素而异。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随学习活动的难易程度而有所变化。从事比较容易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而从事比较困难的学习活动,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

  【勤思对照】教育学必胜习题库(下)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论述题第2题;

  教育学冲刺六套模拟卷 第二套第38题。

  52.教育测量的四种类型并举例说明。

  【真题解析】

  教育测量即根据某种规则和尺度,把所观察的教育现象或教育对象的属性予以数量化的活动过程。根据测量的尺度可以分为:定名(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比率测量(定比测量)。

  ①定名测量,也称定类测量、类别测量,它是对事物的性质或类别的鉴别。在定类测量中使用的类别必须具有互斥性和穷尽性。测量仅对变量按照完备性和排他性特征进行分类,而次序在其中没有意义。如性别、宗教派别、政治党派和出生地等。定名测量适用的统计分析属于秩次统计分析,如计算百分比、列联相关和卡方检验。在统计分析中数字本身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出现的频次。

  ②定序测量,也称等级测量或顺序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的等级或顺序的鉴别。定序测量比定类测量高一个层次,它已具有了数量差别(高低顺序)的含义。测量过程根据变量的属性进行逻辑排列,不同的属性代表了变量特质的相对程度。如社会阶级、保守程度、疏离感以及知识文化水平等。使用的统计分析,除定名测量适用的秩次统计分析外,还可以做中位数、百分位数、等级相关系数、肯德尔和谐系数以及秩次变差分析等统计分析。

  ③定距测量,也称区间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的测量。和定序测量相比,定距测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仅反映高低顺序,而且结果可以进行加减运算。一般以公认的标准为基础,对变量属性间实际意义的标准间距表达。教育研究常用的定距测量是标准化智力测验,比如IQ成绩100和110之间的差距,与110和120之间的差距应被看成差别不大。在研究中广泛运用的均值、标准差、积差相关系数、检验、检验等都可用于等距测量结果的分析。

  ④定比测量,又称比例或比率测量,它是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测量。和定距测量相比,定比测量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它不仅反映高低顺序,并对有关数值作加减运算,而且还能进一步对有关值作乘除运算。存在绝对零点的定距测量,便是定比测量。如年龄和结婚次数等。在统计分析中除适用上述所有统计分析技术,还可以使用几何平均数和相对差异量。

  在四种测量中,定类测量是定性测量,而后三种都是定量测量;定距测量和定比测量比定类测量和定序测量层次高,因为前两者包含后两者的特点和功能,定比测量又包含着定距测量的特点和功能,所以它是四种测量中层次最高的。

  【勤思对照】教育学冲刺六套模拟卷(五)44题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