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硕士专业课备考经验

摘要:

本人西南某高校应届毕业生一枚,也就是在去年5月份确定的要考MFA,专业课我八月份才开始复习,之前准备的其它专业也没派上用场,如果策略得当,专业给它五个月真的足够了,当然跨专业考生可能棘手点,要趁早复习。

  (一)专业一:

  8-10月:通读参考书、理解+做笔记。

  我们的参考书有两本,一本是彭吉祥的,一本是王宏建的。我基本上以彭书为基本,后期以王书为补充。

  八月份基本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彭书好好通读两遍。然后着手做笔记,在做笔记的时候始终保持着一种出题意识(对了,在此提醒大家一定要把我们考过的真题琢磨透,每个题都是哪个知识体系里的,你会发现真的好有规律,比如艺术接受论、艺术起源论、艺术本质论每年都会选个方向出题,你就应该把这个知识体系里的所有的重点知识点整理出来,我后面会举例,因为这个很重要)。当然市面上也有许多人家整理的所谓的笔记,但我认为整理笔记的过程就是在自己给自己出题,自己考自己,精深复习的过程,这根直接拿人家整理好的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我真的希望大家自己按照自己的想法整理笔记。

  到十月份的时候我才开始看王的那本书,有点深奥,但很多真题中的大题你会发现上面都有影子,所以仍然要比较重视它。通读-理解—做笔记,形成对原来彭笔记的有力补充。

  到了10月底,我就开始一轮一轮看、熟记自己的笔记,然后不熟悉的再去翻书,把遗漏的重点再补充进去(笔记最好单面,背面用来补充,你会发现你真的有很多东西要补充随着涉猎些其他的相关知识)。

  一遍一遍记忆背诵、自己基本上能把笔记复述出来,12月份的时候我基本上能把我的笔记默写出来。

  考中传的研不能死学,我所说的背也完全不是死记硬背,要学会扩散,在概论里有个“熟悉的陌生人”,其实中传的出题策略也是这个样子,你拿到试卷的时候会发现这个名词解释我貌似没见过,但你发现会有个跟这个题本质意思一样的知识点,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知道的那个写出来,并跟题目做各种联系。

  (二)专业二:

  专业二的复习基本套路跟专业一基本相同。我专业二考的也不是太高,不敢在各位大牛面前显摆方法。只能说下自己认为有效果的。专业二考试的特点在于它的庞杂,但你会发现它是有重点的,比如电视电影部分,每年都会有名词,而且大题基本集中在此处。在这还是再次提醒同学们,永远要以真题为指导,真的,我说的可能所有都是废话,都是你已经知道并且已经这样做的,但这句话真的希望大家记得。专业真题太尼玛珍贵了,你分析完了总结出来规律,按着它的规律去复习,绝对没错,并且中传是大纲基本不变的学校比起北电这种很诡异的院校来讲。这也决定了至少三年内在大纲不大变的前提下,中传的真题是有绝对参考价值的。

  我也是先把那本蓝皮书看了两遍,除了电影电视部分,其他艺术种类基本只考名词解释和填空,所以你复习起来也按照名词解释个别按填空去记忆知识点。电影的大题基本出在视听语言部分,跟电视视听语言很大程度上重合,整理记忆,这是绝对的重点,每年都考。

  另外电视的大题还有电视热点部分,往往分值也很高。比如刚刚考过的中国好声音看音乐选秀的专业化倾向,这都是学界讨论很火的热点,我们的参考书是没有的。怎么办,复试参考书在这时候就用上了,永远不要认为给你复试参考书就是让你只在考复试的时候看,如果你这样认为我觉得你会有点危险。闲的没事儿了,看该死的三本参考书看累了,有种想撕掉它的冲动的时候。亲爱的,咱们换换口味,去图书馆期刊室看看最新的期刊,《中国广播电视学刊》、《中国电视》、《电视研究》、《现代传播》挑一两类看,这些书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让你的表述更加深刻精准,另一方面可以表现你的学术视野,在答题的时候即使不正面考到,举一个前沿的例子,老师微微一笑,分就来了。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