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青海师范大学“十二五”发展成果展示:研究生教育篇

摘要:  十二五期间,研究生教育围绕提升质量这个核心,稳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注重

  “十二五”期间,研究生教育围绕“提升质量”这个核心,稳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研究生教育。注重把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质量关,做到了制度先行,措施到位,监督有力。先后制定并实施《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免修课程规定》、《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外出学习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外聘兼职导师及认可教师的管理规定》等,对培养目标、学制、培养方式、课程体系、课程考核、科研成果要求、实践环节、学业中期考核与筛选、教师教学秩序等做出了全面规定。

  ——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不断完善培养方案。制定了《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明确了培养机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出台了《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推出了8个方面38项具体措施;制定了《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方案》,“方案”推出了10个方面42项具体改革措施。印发了《关于修(制)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基本要求》和《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方案编写框架》。2010年全校已有的2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全部完成了培养方案修订工作。2011年,新增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后,及时制定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增二级学科硕士点培养方案。2012年编写了各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合订本。

  ——积极实行走出去战略,与省外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联合培养。积极做好与对口支援高校陕西师范大学的合作,每年从新招生的研究生中选拔一批学生送到陕西师范大学各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培养。2010—2015年共选派67人到陕西师范大学学习;在做好与口支援院校合作培养的基础上,积极与其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培养研究生。目前,与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中科院兰州寒旱所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植物学、生态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在学位论文阶段到高原生物研究所参与实验、课题研究,利用其先进的设备完成学位论文数据的收集;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到盐湖研究所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考察,学位论文选题从这些科研项目和科研实践中产生。

  ——实行研究生创新计划,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校重视研究生创新体系建设,设立了研究生创新基金。有8个项目被确定为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资助经费32000元,目前均已结题。同时,还设立了优秀学位论文培育项目,2011至2014年,共评选优秀学位论文141 篇,其中 11篇被评为省级优秀学位论文获表彰,5项发明成果获得国家专利。针对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制定了《青海师范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计划实施办法》、《青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资助办法》、《青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三助”工作规定》、《青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奖助办法》等,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促进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

  ——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体系,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先后制订了《青海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规定》、《青海师范大学授予硕士学位工作实施细则》、《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管理暂行办法》、《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职责》等规章制度,初步形成了保证研究生学术规范的制度体系;强化研究生学风建设,狠抓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2010年,青海师范大学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制订了《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教风学风建设实施方案》,从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开展学术成果展示等方面加强研究生学风建设;在研究生学位论文规范中,规定了实行学术诚信承诺的制度;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全面检测学位论文。为了加强硕士学位授予工作,提高学位论文质量,青海师范大学从2009年起使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进行学位论文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中复制超过规定比例的学位论文相关信息反馈给导师和院系,责令研究生限期修改,督促研究生导师加强对研究生的论文指导工作,严格把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出台了《青海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对学位论文选题、指导、开题报告、检测、评审、预答辩、答辩等环节的要求做出了明确规定。坚持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每年按方向抽取一定比例的论文由研究生部送至省外高校匿名评审。

  ——多措并举,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修订和完善了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办法,提高了导师的遴选条件。除了对职称、年龄、学历、指导经验等作出规定外,重点强化了学术水平、科研成果、科研项目、等方面的要求,突出研究生指导中的科研导向。2009年以来,共增加导师110人,目前全校有硕士生导师182人。开展导师培训与考核,提高导师指导研究生的能力。对新上岗的导师,进行研究生教育国家政策、法规、学校相关制度、研究生指导方法、研究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加强了导师考核工作。2010年对原有的研究生导师考核办法进行修订,新修订的导师考核办法于2011年5月正式实施。

  ——做好招生工作,严把生源质量第一关。招生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步,生源质量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学校十分注重做好招生工作,在认真编制研究生招生计划,抓好招生宣传的基础上,严密组织专业课命题、制卷、传递、保管、阅卷、成绩登录、复试、调剂、录取等各个环节的工作,招生计划分配与导师的科研任务相结合,通过免收学费、奖励重点大学毕业生、高分调剂生等多种方式招收优秀生源。2011-2015年共招收硕士研究生1551名。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规模平均每年以6%的速度递增。在职人员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保持在每年200人左右;特岗教师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于2012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规模在80人左右。

  ——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启动顺利。学校始终将博士生培养的准备工作作为立项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进。立项至今,相继完成《青海师范大学关于制订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章制度汇编(博士研究生)》等制度建设,相关立项学科认真制定了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方案。从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招生、培养、导师工作、学位工作、学生工作等各个环节共计制定了10项规定,确保立项建设与博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工作能够紧密衔接。同时,从招生的质量、培养的规范化、导师考核、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学风道德建设、奖助体系建设等多个环节构建了博士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2014年,学校遴选博士研究生导师19人,博士生的招生工作于2014年正式启动,当年完成招生计划10人,2015年招收15名博士生,培养工作于2014年9月启动。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持续发展。2010年,青海师范大学有教育硕士、体育硕士两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领域有教育管理、语文、数学、物理、英语等,体育硕士的培养领域有体育教育、运动驯良等。2011-2015年,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领域不断拓展,目前已覆盖到教育管理、语文、数学、物理、英语、历史、地理、化学、生物、音乐、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等领域。2014年,青海师范大学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获得重要进展,新获批社会工作、软件工程、公共管理三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总布点数达到5个,专业硕士学位培养领域达到了26个,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汉语国际教育、翻译、艺术、应用心理等专业硕士学位点正在积极建设当中。

院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