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信息网【官方站】—国内主流考研网站,考研信息第一平台!

考研信息网【官方站】

医教协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摘要:医教协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人就《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

医教协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人就《关于深化医教协同

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答记者问

建设健康中国,基础在教育,关键在人才。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此次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主要目标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方面有何新突破?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

问:请简单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

答: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和医学教育工作。去年,先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精辟阐述了建设健康中国的重大意义,深刻回答了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为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医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治本之策。但当前医学教育仍存在着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层次和区域结构有待优化,医教协同统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的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

为此,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局密切协同,以问题为导向,开展系统调研,形成了《意见》,既是前期工作的深化和完善,也是聚焦健康中国建设,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引领性意义的重大改革。

问:此次改革的重点任务有哪些?

答:此次改革以服务需求、提高质量为核心,确定了“两更加、一基本”的改革目标,即:到2030年,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规范化医学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健全,医学人才队伍基本满足健康中国建设需求。

改革围绕提升质量、优化结构等四个方面制定了具体举措:

针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提出逐步实现本科临床医学类专业一本招生;强化医学生质量短板的医德素养和临床能力培养,完善并加强对高校附属医院教学工作的评价要求;加快建立起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立对高校专业和培训基地的预警和退出机制。

针对毕业后教育不完善问题,提出落实并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稳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积极探索与完善取得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硕士和博士专业学位的办法,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

针对区域发展水平差异大和专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提出部委省共建一批医学院校,加强中西部薄弱院校和基地建设;实施住院医师规培西部支援行动和专科医师规培中西部支持计划;制定健康事业和健康产业引导性人才培养专业目录。

针对全科医生下不去、用不上问题,完善订单定向培养政策,实行“县管乡用”;医学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执业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通过者直接聘任中级职称。

针对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机制问题,提出深化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分别建立中央、省级多部门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

核心:医教协同,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问:为什么强调医教协同推进医学教育改革?

答:医学教育涉及教育、医疗两个最为关键的民生问题。医学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合格医学人才、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既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更加优良的条件和环境,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学医、从医,也为医学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医改和教改的关联性、互动性很强,必须加强医、教两个系统的协同配合,着力构建招生培养、就业、使用联动机制,实现医改、教改的良性互动,实现培养与使用激励的紧密衔接。

问:医学教育改革如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答:“人命至重,有贵千金”,质量是医学教育的“生命线”,此次改革的核心任务就是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在院校教育方面,着力从入口生源质量、过程深化改革、出口质量保障等环节全方位推进改革。一是提高生源质量。改革医学专业招生办法,逐步实现本科临床医学类、中医学类专业一本招生,鼓励中央部门所属院校适度扩大本科招生规模。二是深化院校教育改革。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德培养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基础与临床、临床与预防的融合,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提升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促进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有机衔接。三是加强质量评价。以持续改进为重点,强化评价结果对改革的引导和推进作用,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国际实质等效的医学教育专业认证制度。

在毕业后教育方面,一是加快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增补一批培训基地,保障住院医师待遇,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医学本科毕业生接受住院医师培训全覆盖,严格培训过程管理和结业考核,培训合格证书全国有效;严格实行基地动态管理,不合格者坚决淘汰;二是按照“个人自愿、双向选择”的原则,稳妥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提高疑难复杂疾病诊疗水平;三是探索和完善住院医师培训、专科医师培训人员取得临床医学类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的具体办法。

在健全继续医学教育制度方面,围绕各类人才职业发展需求,加强全员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教育平台和环境,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

问:如何优化人才培养结构?

答:当前,我国医学教育仍存在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总体招生规模偏大、个别高校单点招生数量过多,区域间医学教育发展水平差距大,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培养不足。

对此,一是要优化规模结构,人才培养部门和行业用人部门定期沟通,探索建立招生、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二是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全科、儿科等紧缺人才培养力度。三是优化区域结构,教育部、国家卫计委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一批医学院校,教育部、国家中医药局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若干所中医药院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对中西部医学院校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开展专家支援、骨干进修等形式,缩小区域间差距。

全科医生是当前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短板,要创新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订单定向培养、转岗培训等方式,多途径加大全科医生培养力度。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加强中医药教育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是推进中医药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大力实施分类改革、优化专业结构、支持民族医药教育发展,完善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到2020年,选拔造就百名中医药领军人才,培养近千名中医药优秀人才,培养培训近万名中青年中医药骨干人才。

机制:为医学人才创造优越的发展空间

问:在医学人才使用激励方面有何新突破?

答:人才使用激励政策对青年学生的职业选择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如何从出口的驱动力带动提升入口的吸引力,是医学教育吸引优质生源、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点难点问题。

一是加快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体现专业技术劳务价值,吸引优秀人才学习、从事医疗卫生工作。二是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通过者直接聘任中级职称。三是拓宽人才发展空间。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四是创新人才使用机制。对急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等可由医院采取考察的方式公开招聘。基层卫生计生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和紧缺专业人才,可直接考察聘用。

问:为何要建立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

答:医学教育改革涉及招生录取、培养培训、使用激励、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改、财政、人社等多个部门协同支持。为进一步统筹医学教育改革发展,拟在原教育、卫生计生两部门协调机制基础上,建立中央和省级多部门共同参与的医学教育宏观管理协调机制。

院校推荐